12月15日,2022“领航杯”InnoBay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圆满收官。历经长达6个多月的层层筛选与激烈角逐,最终共有14个优秀团队脱颖而出晋级总决赛,齐聚云端、同“屏”比拼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、人才是第一资源、创新是第一动力!作为长三角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双创赛事,2022“领航杯”InnoBay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由宁波市人才办、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指导,宁波复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主办,复旦杭州湾科创园、宁波复东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承办。同时,本次决赛还得到了宁波前湾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、宁波前湾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等相关单位大力支持。
宁波前湾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毅博士,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崔峻博士,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副院长洪晓武教授,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副院长、复旦杭州湾科创园总经理杨展晖等出席活动。新区人社局、经信局、投合局等相关部门人员及投资机构、金融机构等单位代表出席。
刘毅在致辞中表示:“宁波前湾新区作为省市战略性标志性改革开放大平台,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、推动大湾区建设的先行者和排头兵。近年来,新区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,逐步形成了‘企业+平台+人才’的创新发展格局,通过与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合作,引进了一批专业化的科技孵化器、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和高层次人才,有效助力新区解决产业‘卡脖子’的问题,持续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,为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。在此,诚挚欢迎全世界的创业者逐梦前湾,在这片创新沃土上成就一番事业、实现人生价值。”
崔峻在致辞中介绍:“2022年上半年以来,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部分城市多地散发,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事业。但是我们坚信,这个世界将永远属于敢于追梦的人,各行业、各赛道仍有许多机会等待着创业者们敢闯敢拼。为此,我们启动了2022‘领航杯’InnoBay国际创新创业大赛,积极整合集聚各类双创资源,搭建双创服务平台,打造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。大赛自6月份启动以来,连续举办宁波、杭州、合肥、南京等分赛区赛事。赛事组委会从200余个报名项目中筛选出60余个优质创新创业项目进入分赛区同台竞演,最终共有14个顶级团队入选此次总决赛。”
本次晋级总决赛项目采用线上路演的形式进行精彩比拼,经过激烈角逐,最终,“颅内肿瘤精准高频不可逆电穿孔治疗系统”、“全球技术领先的高压GaN功率器件研发商”、“磁悬浮真空熔炼设备”项目凭借扎实的技术水平与成熟的市场运用,分别斩获本年度大赛生命健康、半导体、新能源新材料专场的一等奖。其他参赛项目也都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!
总决赛路演中,选手们以“15分钟展示+5分钟评委问答”形式,全方位展示项目优势和亮点、商业模式建设、未来战略规划等。一个个有突破性的核心技术、市场前景广阔的创新项目,赢得了高度评价。
评委们充分肯定了此次参赛项目的整体质量与发展潜力,并基于人才优势、技术创新、支撑条件、发展前景、项目风险等五个维度对各个团队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,同时从专业化角度为选手们给予了相应指导与建议。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参与活动的评委多为业内投资机构负责人,在聆听完决赛路演后,其高度肯定了今年参赛项目的整体质量与发展潜力,并纷纷抛出“橄榄枝”,表示后续会深入调查项目行业发展状况,认真探讨项目未来发展前景,项目负责人也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。
创新驱动发展,人才引进是关键。InnoBay国际创新创业大赛自2015年首次举办以来,已成功举办了八届。其既是一个知名的双创赛事,也是一项重要的面向全球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,被列入“甬江引才工程”和“前湾领航”计划重要引才窗口,优秀项目通过大赛可以直接推荐进入人才计划最终答辨。几年来,通过大赛共征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新创业项目2000余个,累计为宁波前湾新区吸引高层次人才200余人,落户新区优质项目70余个,成为复旦杭州湾科创园“招才引智”的重要来源之一。随着优质项目的不断涌入,目前科创园已累计培育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5家,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,国家级平台4个,浙江省级平台3个,宁波市级平台5个。
参赛优质项目将获得最高2000万元的创新创业基金投资,以及各类资金、政策的支持和高效专业的孵化服务支持。项目团队还将获得复旦杭州湾科创园、复创宁波东部创新中心、CanNova能创空间等孵化器集群的支持。此外,决赛脱颖而出者将获得“甬江引才工程”和“前湾领航”计划的推荐资格,其中:“甬江引才工程”最高可为创业者提供4400万元的政策资金支持;“前湾领航”计划最高可为创业者提供1000万元的政策资金支持。
成立近10年来,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始终坚持“打造长三角区域有影响力的科技协同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示范平台”的核心定位,以科技成果创新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抓手,紧紧围绕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尤其是全力支持宁波市战略新兴产业布局,重点发挥复旦大学在科技、研发、人才等领域的优势资源,聚焦半导体、生命健康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方向开展工作,形成了一条专业化、属地化、市场化、国际化的运作路径和发展模式,打造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创新创业生态体系,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研发和专业化运营管理团队。
新时期,研究院将坚持以国家“四个面向”为指导,围绕国家“卡脖子”技术和“超越”技术等问题,根据“复旦所长、地方所需”的原则,秉承“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的科技协同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示范平台”的战略目标,通过建立高水平的科技研发平台,集聚高水平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化人才,强化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功能,形成一流创新生态,争取在“十四五”时期将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家级创新平台,打造成为沪甬合作、浙沪合作和长三角一体化的标志性成果,更好地支撑宁波市经济社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,为“第一个复旦”打造校地合作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样版和典范。
2022年12月15日搜狐 编辑:周力喆 通讯员:茅焜裕